手机版
客服电话:18989998846
西藏康辉官网  >  攻略  >  西藏林芝茶叶市场迎来华丽转身

西藏林芝茶叶市场迎来华丽转身

更新时间:2020-08-22 小编:小编 0 4034
易贡茶场,依山傍湖,油菜花开得正艳,广袤的湖畔牧场里,马牛成群,一幅田园景色。透过茶园坡地,远处云端里的冰川若隐若现,一派高原壮观的景色。西藏旅游

  远处雪山洁白,近处神山伫立,眼前则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苗和即将竣工的易贡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一排排红顶小别墅镶嵌青山绿茶间,和茶场巍立的将军楼遥相呼应。西藏旅游

  在2013年之前,易贡茶场是出了名的“上访集中地”,领导车子来了绕道走。历史遗留债务2000多万元,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交通闭塞等因素制约,易贡茶场发展缓慢,茶叶滞销,连年亏损。而欧国亮和新班子来了之后:

  一个个惊人的变化、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字背后,是粤藏两省(区)党委、政府和林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易贡茶场党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感人崭新画面:

  2013年,易贡茶场有茶田2000亩,茶叶产值仅有560万元,亏损147万元;

  2014年,新增茶田850亩,茶叶产值860万元,盈利48万元;

  2015年,新增茶田1000亩,茶叶产值936万元;

  2016年又新增茶田1000亩。

  如今,茶场干部职工心情舒畅,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发展后劲足……

  新班子——

  从林芝市出发,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色季拉山,顺着318国道一直往东,最终在险峻的318国道咽喉通麦大桥三岔口,一条土路向上延伸,一边是悬崖,另一边又紧靠着水流湍急的江水,纵深蜿蜒20多公里,最终到达易贡——那幽静的雪域茶谷。

  通往茶场的道路艰险,而茶场的现状更加让欧国亮着急,他形容当时的易贡茶场为“四不像”:不像政府也不像企业,不像城市也不像农村。

  从历史沿革上看,易贡茶场始建于1960年,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军部所在地;1966年9月,引进四川名山县蒙顶茶场四川中小叶茶树,采 取有性繁殖试种成功,1982年,茶叶在易贡茶场大面积种植;1998年改制后,茶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2008年, 林芝地委、行署恢复易贡茶场,并派出工作组进驻开展工作;2010年,广东省将易贡茶场列为佛山市对口支援单位;2013年6月,广东省国资委单独对口支 援林芝地区易贡茶场……

  面对一个几经周折而又“四不像”的易贡茶场,欧国亮心中的压力可见一斑。

  2013年12月,林芝市委对易贡茶场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选派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朗杰担任易贡茶场党委副书记、场长。

  组建一新的茶场领导班子带领茶场干部深入场属各单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场情民意,集思广益,梳理出阻碍茶场发展的13项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经济 发展和交通落后,茶叶销售渠道不畅,茶叶种植面积小,医疗条件差,警务站缺少警务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多,茶场周边无加油站,工作岗位少,200多人的就业 压力;土地未确权,人才严重缺乏,电站年久失修,居民饮用水贵金属超标等等。

  “茶场存在的问题,有些能够立即解决,有些需要时间,希望大家能给我们党委班子一点时间、一个机会……”援藏第一天就遇到堵门上访的欧国亮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茶场职工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领导,大家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欧国亮和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们。

  “我们只希望能解决久拖未决的合同问题,收入增加一些,日子过得好一点。”茶叶一队职工次吉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新思路——

  制定规划,解决茶场存在的实际问题,茶场职工群众人心稳了。西藏旅游

  针对茶场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征求茶场干部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林芝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易贡茶场党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定了“加强民生基础建设,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生产规模,大力开发生态农业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

  思路有了,如何把思路变成实际行动,易贡茶场干部职工都在期待着新一届党委班子的表现。

  欧国亮决定先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始,先是建设易贡茶场自来水厂,让茶场居民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修建易贡水电站,从根本上解决茶场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接着从林芝市、广东省争取到5名医务人员,同时,多次邀请广东省援藏医疗队、民航医院、广东省水电医院来茶场送医送药,解决了茶场居民看病就医难问题,并 加强警务室建设,林芝市委选派3名警务人员,广东省国资委捐赠茶场警务站警用车一辆,积极向自治区、林芝市申请项目资金,修通了通麦至易贡茶场的道路,解 决了出行难问题。

  “原来到通麦大桥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茶场职工顿珠次仁高兴地告诉。

  解决了饮水用电交通等基础问题,欧国亮把目光看向了易贡茶场最难啃的“硬骨头。”

  “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

  2015年,茶场党委分两批与 269名待业人员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解决了茶场二十几年来一直无法解决的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消除了影响茶场和谐稳定的大隐患,让职工养老无忧。

  “其中年龄最大的有五十多岁,成为待业青年也已经有二十多年,茶场党委邀请公正人员、法律顾问和社保部门相关人员现场把关,现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彻底解除了269名待业青年的后顾之忧。”易贡茶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朗杰告诉。

  今年36岁的其美扎西,从17岁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属于临时工,全家4口人每月靠着自己一千多元的微薄收入维持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靠着此次解决待业 人员问题的大好机遇,其美扎西和爱人白玛曲珍都转正成正式工人,现在全家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让生活过的煞是殷实,而且还有了一点儿积蓄。

  “以前日子过得非常苦闷,感觉人生没有什么意义,30多岁的人了,还是待业青年。”其美扎西说,2015年4月13日,喜从天降,盼了近2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茶场与我们这些“老待业青年”签订了期盼已久的合同。

  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林芝市委、广东省国资委及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的积极争取和大力帮助下,本息共计2000多万元的历史债务问题也得以解决,盘活了茶场资产,使茶场得以轻装上阵。

  不管是解决茶场历史遗留问题还是解决历史债务,欧国亮深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茶场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

  茶场通过以工代赈、成立运输队参与援藏项目建设等多种途径,使茶场居民收入逐年增长。2013年茶场居民人均年收入6800元, 2014年为9300元,2015年达到9960元。

  “我们成立了三个运输队,所有项目的运输工程全部交由运输队完成,到高峰期时,仅茶叶二队就买了20多辆运输车,不到两年就全部还清了买车的贷款,一个成 年女同志在工地打工的年收入就有近五万元。”刚提拔的副场长才成掰着指头给算了一笔账。“现在,群众的心中都乐开了花。”

  新气象——

  茶田增产,群众增收,茶场发展前景明了

  “下一步,我希望把易贡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小城镇或者成立易贡生态经济开发区,让群众通过有机茶叶和生态旅游增加收入。”欧国亮说道。

  不管是调研茶场存在的问题还是提高群众收入,欧国亮知道,茶场的发展,最终是要靠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产业。

  从2013年7月至今,易贡茶场就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发动群众,连续多年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16年底,茶田面积将达到近5000亩,规模效益将初步显现。

  从2014年开始,茶场出台政策,鼓励茶场毕业大学生回茶场工作,对于愿意来茶场工作并服务3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每人一次性补助安家费3万元。

  茶场还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易贡生态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4-2020)》,规划以打造红色易贡、绿色易贡、生态易贡为主题,内容包括易贡茶场管理体制改革、民生工程建设、茶叶产业、易贡片区(含易贡茶场、易贡乡、八盖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

  2014年,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对茶叶包装进行优化,先后组织多名干部职工到内地培训,邀请内地茶叶专家来茶场进行现场指导;为茶场申请注册了易贡红、藏地红、易贡工夫、雪域银峰、易贡云峰等16个茶业商标和1个红色易贡旅游商标。

  “援藏工作组给我们留了‘下蛋的鸡’,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发展下去,易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对于未来的发展,朗杰信心满满。

  易贡茶场,依山傍湖,油菜花开得正艳,广袤的湖畔牧场里,马牛成群,一幅田园景色。透过茶园坡地,远处云端里的冰川若隐若现,一派高原壮观的景色。在区党 委和林芝市的坚强领导下,在广东省国资委的定点援助下,易贡茶场正逐步揭开一层层神秘面纱,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茶场党委以打造“红色易贡”、“绿色易贡”、“生态易贡”为目标,大力开发生态农业红色旅游。建立易贡茶场特色产品及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 决易贡茶场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造易贡茶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利用易贡茶场茶田、湿地公园等资源,建设易贡茶场现代农业与观光区,打造“绿 色易贡”、“生态易贡”;结合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在茶场修建国资大道及人行道,对国资大道进行绿化美化。对茶场场部电线、光缆走向进行重新规划,全部 下地铺设,消除安全隐患。西藏旅游


文章来源:  西藏康辉旅行社 http://www.xzcct.cn/

上一篇:拉萨将建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提交 验证码: